引领时代的“聂旋风” 一代棋王聂卫平的风雨人生

作者:小石点击:149812011-05-01 11:32

  引领时代的“聂旋风”

  ◆林竹聪

  24年前,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决战在双方主帅聂卫平与大竹英雄之间展开——那是一盘极为凶险的对弈,表面看风平浪静,行棋中则巨浪滔天——两人用时7个半小时,共下320手,耗时之长、招数之多,创下了那届擂台赛17局棋的纪录。最终,聂卫平以两目半的优势取胜,使中方再次逆转,并赢得最终胜利。

  那是一个由英雄引领的时代,聂卫平看似一位文弱书生,但在棋盘上刮起的“旋风”,席卷的却不只是一个中日围棋擂台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围棋界便有交往。这项运动虽起源于中国,但那时中国棋手的水平远不及日本棋手。1960年9月中旬,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中国棋院原院长陈祖德在他的《超越自我》一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述:“最后一台我和安藤(安藤英雄,当时为业余棋手,日本第一届业余十杰战冠军——编者注)都是年少气锐。安藤毕竟在日本受到熏陶,布局娴熟,因此两人交手不久他就占了上风。安藤感到自己取得了明显的优势后竟然站了起来,悠闲地在赛场走来走去观看其他几局比赛。后来他甚至离开赛场,到外边庭园中欣赏花卉和盆景……”

  那时,日本业余棋手都如此傲慢,其职业棋手对待中国棋手的态度可想而知,即使不像安藤那样外露,也大多会在心里轻视中国棋手。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围棋艰难前行,先有陈祖德在1963年首次击败日本九段棋手,后有聂卫平、马晓春等脱颖而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日围棋擂台赛设立时,中国围棋的整体水平已有了大幅度提升。尽管那时中日围棋的对抗,日方在总体实力略占优势,但前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均以中国队胜利告终。

  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日方为夺取最终胜利,在人员安排上颇费心机。尽管“棋圣”藤泽秀行坐镇,但在他之前,已设置了两位“超一流”九段棋手为“双保险”——十段战冠军小林光一和王座战冠军加藤正夫。当江铸久闯过日方五关后,小林光一连斩中方六将,逼主帅聂卫平出场。然而,小林和加藤均未能阻挡“聂旋风”,藤泽最后时刻也败下阵来。

  第二届的对弈,聂卫平连下五城,最终令中国队卫冕;在第三届的较量中,又是聂卫平在大结局时放出胜负手,中盘挫败加藤正夫,使中国队第三度胜出。

  回忆令人兴奋,但有时也让人感慨。在聂卫平将胜利的鼓舞带给国人时,人们也时常会为他一人孤军奋战而忧心忡忡。许多人都记得,聂卫平由于患有先天心脏疾病,每到比赛的关键时刻,都要靠吸氧维持状态。而这,更增加了人们对这位英雄的敬佩。

  中日围棋擂台赛共进行了十一届,而今它已被历史尘封,但中国围棋经历了各级大赛的锤炼后,已有了长足进步,古力、孔杰等年轻棋手已成中国围棋的中坚。此时,当我们再次忆起24年前那股强劲的“聂旋风”,不禁感叹时代的变迁与沧桑。

  中日围棋擂台赛 聂卫平VS大竹英雄

  呕心沥血之作

  ◆本报记者 邓 宇

  1987年4月30日,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主将对决在聂卫平与大竹英雄之间展开。当时年近45岁的大竹英雄面对小自己10岁的聂卫平从对局伊始便摆出一副长者姿态——在布局略优的形势下悠扬地往中腹一跳治孤,棋形优美却有缓手之嫌。

  棋风厚实、极为注重棋形美感的大竹英雄在序盘阶段充分体现了他对围棋的独到理解,但在本局棋中,一些优美的棋形并没有换来厚味。相反,在聂卫平果断弃掉棋盘右边的包袱后,左边之前形态优美的三颗白子成了受攻目标,躲躲闪闪、几经腾挪,依然被聂卫平揪住不放。当聂卫平在棋盘下边拍下有力的一手后,恰到好处的飞让人拍案叫绝。

  这手飞看似掠过湖面的飞燕,留下几分波澜的韵味,实则如振翅奋飞的雏鹰,积蓄力量发出冲天一击。这是聂卫平在本局第二次表现弃子构思后的有力手段,可以说已经打开了胜利之门。

  崇山峻岭般的大局观,焦点明确的中腹攻防,在这盘决胜局中就像经典的教科书。不过,大竹英雄岂是泛泛之辈,在复杂的局面中选择了强硬的抵抗。官子阶段偶尔的错进错出瑕不掩瑜。然而,大竹英雄引爆的劫争却意外为自己赢得了一个逆转的机会,因为聂卫平当时没有妥善应对好。

  强者运强。在大竹英雄的逆转机会稍纵即逝后,聂卫平在极其细微的局面中始终把握着主动权,这也充分体现了巅峰时期的聂卫平无论在大局还是在细节上,都不逊于任何一名对手。最后时刻,聂卫平的右上角空里再出一劫,但在来来回回40多手的反复争夺中,劫材有利的聂卫平笑到了最后,执黑以两目半的优势赢下了这呕心沥血的一局。

  聂卫平:局部弃,为了全局取

  ◆本报记者 邓 宇

  4月的洛阳再次见证了“聂旋风”宝刀不老——25日,在此地进行的围棋邀请赛半决赛中,赢了“二枚腰”林海峰;26日在决赛中又击败“宇宙流”武宫正树,年近花甲再夺一冠。在联系采访中,聂卫平对围棋的执著让人感动,与当年中日围棋擂台赛时相比,他对围棋的认真态度有增无减。

  26日上午,记者联系到聂卫平时,他正在为下午即将进行的决赛养精蓄锐。27日中午,聂卫平回到北京。从首都机场到市区的路上,聂卫平在汽车内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聂卫平首先强调,卓越的大局观和精确的形势判断是成为围棋高手的必然条件,他说当年他在这方面不输给任何日本高手。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之前,中方承受的压力很大,“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能形容的。日本的一位老太太,五段,曾经把咱们打得落花流水。”聂卫平提到的人叫伊藤友惠,1961年访华时,曾八战全胜横扫我国围棋名宿。正是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一盘一盘地拼,聂卫平才成就了前三届力挽狂澜的神话。时隔20多年,聂卫平依然没有过多地说自己……

  回到聂卫平刚刚参加的比赛中。4月25日下午,他投入与林海峰的激战。在高挂小目形成著名的妖刀定式中,聂卫平的一手二路靠十分罕见,是早已准备好的布局飞刀。林海峰果然中招,虽然在左下角吃掉六子,但更广阔的外势,拱手让给了聂卫平,因此在以后的中盘战斗中更加辛苦。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聂卫平的布局也多有创新,很多场合并不完全照着所谓的日本定式走。

  此番与林海峰的对弈,聂卫平在中盘作战的弃与取中,同1987年4月30日在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决战中挫败日方主帅大竹英雄的那盘棋有异曲同工之妙——局部的弃是为了全局的取。在本局较量中,聂卫平布局时先把自己的棋走厚,利用厚味或打入破空或适度侵消,这种思路现在已成为中国棋手普遍推崇的“厚”,也蕴含着“流水不争先”的思想。

  与武宫正树的决赛,聂卫平再次展现出他卓越的大局观和精巧的局部手段。布局形成不了“宇宙流”的武宫正树在实地上抢得比较多,但聂卫平始终能找到破空和侵消的手段,在全局上保持一种平衡。这种不恨空的风格是成就大师的关键——围棋不是要把所有的地盘都尽可能抢过来,而是在自己围空的同时,也要允许对手围一些空,只要自己围得更多一点就可以赢。官子收束,聂卫平下得还算紧凑,最后的单片劫有点惊心动魄,恰似24年前与大竹英雄来来回回40余手以劫争分胜负的意味。

  曹大元追忆沸腾年代——妈妈为儿子摆棋谱

  ◆本报记者 邓 宇

  谈到当年中日围棋擂台赛的盛况,曹大元九段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他一位朋友的儿子非常喜欢围棋,但因为上班,不能看擂台赛的电视直播。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不太懂围棋的母亲一边看着电视直播,一边在棋盘上一招一式地摆棋,并拿纸记下棋谱。

  这个故事是当年擂台赛盛况的一个缩影。为荣誉而战是那个年代棋手们的坚定信念,但有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压力。

  在前两届擂台赛输棋以后,曹大元第三次出场时有点“输不起”了。尽管在同期进行的国内比赛以及国内排名中,曹大元名列前茅,但没有放开手脚的曹大元以三战皆负的战绩暂别擂台赛。

  棋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心理的成熟是在擂台赛上逐步锤炼出来的,曹大元这样回顾那时的经历。到第九届时,曹大元听说可能是最后一届比赛了,为了不留下永久的遗憾,他主动向队里请缨,队里的领导也认为他可以再度出山。复出后的曹大元首先赢下山城宏,他的自信随即建立了起来,其后又接连击败片冈聪、加藤正夫,以三连胜的成绩帮助中国队夺冠。

  “能参加擂台赛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曹大元对中日围棋擂台赛怀有很深的情结,而中日围棋擂台赛对围棋的推动也是划时代的。

  中日围棋擂台赛从1984年至1996年12月27日共举办十一届(其中1996年3月和12月分别举办了第十届和第十一届)。1997年起改由中日两国围棋赛冠军进行三番棋对抗赛。在十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中国队以总比分7比4领先。

  按照最初的比赛规则,双方各派8名选手,各设1名主帅,采用打擂台的形式,决出最后胜负。此后的比赛,双方在参赛人数上有所增加。以下为历届最后一场比赛对阵及总比分——

  第一届 聂卫平执黑三目半胜藤泽秀行,中国队以8比7取胜;

  第二届 聂卫平执黑两目半胜大竹英雄,中国队以9比8取胜;

  第三届 聂卫平执黑中盘胜加藤正夫,中国队以9比8取胜;

  第四届 羽根泰正执白两目半胜聂卫平,日本队以7比2取胜;

  第五届 钱宇平执黑五目半胜武宫正树,中国队以8比3取胜;

  第六届 加藤正夫执白中盘胜聂卫平,日本队以8比7取胜;

  第七届 淡路修三执白半目胜聂卫平,日本队以7比5取胜;

  第八届 依田纪基执黑半目胜聂卫平,日本队以7比3取胜;

  第九届 曹大元执白两目半胜加藤正夫,中国队以6比3取胜;

  第十届 马晓春执黑中盘胜大竹英雄,中国队以7比5取胜;

  第十一届 常昊执黑中盘胜大竹英雄,中国队以7比2取胜

网友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