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赛不是陪读,孩子的路终究要自己走

作者:谢锐点击:15362025-11-10 13:58

(据 体坛周报 报道)

记者谢锐同里报道  在升段赛和一些新锐公开赛现场,总会遇到一些棋手父母,他们跟随棋手左右,陪伴着他们的比赛生活,颇似参加高考的学生陪读。

在一些为高考专设的学校周围,会有一个陪读父母群体,他们照料着孩子们的起居生活,目的单一明确:就是为了孩子在一两年短短的时间里顺利参加高考。随着高考的结束,陪读使命即已完成。

_MG_9735.jpg

然而,棋手们的“陪赛”与高考学子们的“陪读”还是有所不同。学子们基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打理日常生活,这些事情必须要由父母替他们完成,为他们做好高考保障。而棋手参加各项比赛,首先安全有保障,其次食宿统一,还有领队教练照顾,以个人名义参加的比赛,亦有大量的同龄队友。在日常生活上,他们并不完全需要长辈来照料。

_MG_9765.jpg

陪赛和陪读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长辈们的“陪读”大概率不可或缺,但他们的“陪赛”却不一定缺了不可,尽管有的棋手年龄偏小,出远门也的确需要陪护。

然而,就升段赛这样长达十天的漫长比赛而言,棋手父母们尝试放手可能是一次契机。同里古镇举办升段赛和天元战已有20余年,办赛经验上熟之又熟,各种保障无可挑剔。十几岁的棋手在这里比赛,有领队教练以及众多工作人员照料,父母大可放心。

_MG_9766.jpg

年仅13岁的谢佳言初段跟着队友们一起来到同里比赛现场报到,这次常年陪伴她四处比赛的妈妈没有同来,谢佳言说她一个人能应付过来。说来也是,像她这个年龄的孩子如果在学校读书的话,目前还只是一个刚入初中的学生,父母很可能每天还要接送上学放学,但她作为职业棋手,从业余比赛开始,已经在外参赛无数次,如何乘坐高铁、入住酒店、按时参赛这些流程,她已轻车熟路。

在一个熟悉的比赛环境里参赛,就像是在一个主办方、承办方、各个参赛队共同营造的闭环空间里集训,每个职业棋手一年里都要经历许多次。唯一有点变数的是,有的旅程需要棋手自己去完成。但如果是规模大的赛事,棋手们要么有领队护送,要么队友们结伴而行,将出行风险已降至最低。

_MG_9786.jpg

同样是13岁的张一淼初段独自一人前来同里报到,赶到赛地时已是晚上,乘坐的还是顺风车。孩子大大方方地办理入住,领取餐券,有条不紊,一看就是个小棋手、老江湖。

其实,与朝夕相处的陪伴相比,如何化解小棋手们的内心焦虑、苦闷,如何安排好比赛外的时间,培养出健全的生活习惯,这些才是孩子棋手一生需要的”良药“。让孩子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消除对胜负人生的困惑,拥有一个乐观阳光的心情,做到眼中有光,心中有梦,这才是父母陪伴的最大意义。否则,父母不着边际的絮叨,无时不刻的干扰,粗放邋遢的浸染,那还不如早点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长大,毕竟他们的路还是要自己去走。

网友评论(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