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窿山与围棋渊源深厚 孙子兵法与围棋原理相通

作者:小石点击:93572011-10-11 12:23
穹窿山全景 

穹窿山全景

兵圣 

兵圣

  历史脉络:围棋之根与烂柯山

  围棋源于中国,相传围棋之根则在烂柯山。至今烂柯一词在海内外棋刊上仍屡见不鲜。日本高段棋手还常将“烂柯”两字书于扇面,用以馈赠亲友。中国的一些围棋古典弈谱还有不少根据烂柯而定书名。而这与穹窿山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传穹窿山有个余脉, 当时与穹窿山合称烂柯山,后来才与穹窿山分别称呼。它坐落在茅蓬山坞前沿朱家场,撩桥村那里,山峰形如笔架,当地俗称五架山,朱买臣“马前泼水”的故事,就发生在山下,有关戏剧即以《烂柯山》为剧名。山上有李根源题刻“烂柯山”三字。

  据说,从前善人桥塘湾里,有个专门车制木货玩具的人,姓姚,手艺很好,擅长车木碗,人称姚木婉。有一回,家中木料已有完,姚木碗按往常习惯,带着斧头、扁担、绳子上山去砍伐木材。他沿着熟悉的道路、循径入山。忽然发现大树丛中,有两位老人,一位穿红袍,一穿绿袍,坐在一块磐石旁,凝神下棋。姚非常诧异,不敢声张,便放下工具,蹑手蹑脚地走近侧身观棋。绿袍老人正在举棋之际,发现了他,大吃一惊,忙问:你是何人?何时至此观看我2俩下棋?赶快回家去吧!言毕,但见一阵清风拂过,两老已无影踪。姚惊神渐定,返身去取工具,只见放在那里的扁担、绳子与斧头柄已经烂掉,唯存锈斧一把,顿觉大奇,于是匆匆下山,回家途中遇见路人,都不相识。好不容易找到塘湾村,可找不到自己的家。村里人也都不认识他,孩童朝他嬉笑。后来几位长者与他交谈,才恍然大悟。长者告诉他,听人说过,你家人年年月月都盼着你回来,这已是不知多少年前的事了。前领他到祖坟旁,只见墓木已经成荫了。

  从此人们称此山叫“灿柯山”,流传到今。现在穹窿山一带的乡民,还往往习惯对久出不归、音讯不通者,戏言责之为“你这人真像姚木婉。”

  孙子兵法诞生地:围棋与兵法相通

  围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千百年来,围棋以其简单的形式,无穷的变化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古代名将们的案桌上,孙子兵法与围棋常常是齐备的。兵者,诡道也,围棋讲求的是斗智斗勇,围棋中的攻与守、势与地、进与退、弃与取,奥妙全在于"度"上,过犹不及,只有掌握了这个度,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穹窿山茅蓬坞内原本就有一些有关孙武子的传说,例如,茅蓬坞又称隐兵坞,传说孙武就是隐居在这里写兵书的。藏兵坞,是说这里历来就是秘密藏兵的地方,这与大茅蓬上藏兵洞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藏兵洞只是说春秋时伍子胥视察和指挥军队的地方,穹窿山里人大多知道孙武练女兵斩两姬的传说。

  兵家与棋家向来就有不解之缘,围棋体现的是竞技精神的高雅文化,棋盘上演绎的军事和战争与兵家文化不谋而合。春秋时期,兵圣孙武隐居在穹窿山,撰写了名贯古今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而围棋也是一种源于古代的竞技项目。围棋内在的高雅智慧与高度的战略性,与兵法本身的精神智慧是融会贯通的。 任何一位超一流高手,无不是在攻守之间谋求平衡的高手,纯粹的矛坚与盾厚并不存在,譬如曹薰铉、李世石、古力他们力大,但半目获胜的也经常是他们;李昌镐、常昊(微博)堪称防守大师,但他们一旦决心屠龙,却也鲜有失手之时。用兵亦如此,讲究的也是均衡,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看看,这和围棋的道理多么相通!而这也是穹窿山孙子兵法文化与围棋文化结缘的内在关联所在。

  丰富的人文底蕴:与围棋结庐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仙境

  围棋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广为流传的"烂坷山"故事中主人公只因在深山中看了一盘围棋,就蹉跎了百年的光阴,物是人非,山下世界变得陌生,终于让他又回归了深山,成为仙人谱中的一员。所以在人迹罕至的深山结庐而居,便是围棋的另一种境界。而穹窿山的文化底蕴则这一文化滋生的土壤。穹窿山在距古城约20公里的城西南处,山体高峻深邃,排青耸翠,素称"穹窿福地"、"聚灵胜境"。穹窿山上至今还流传着众多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关于穹窿山最早的记载来自《越绝书》,"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赤松子是神农时代主行霖雨的"雨师",赤石脂则是一种道家炼丹之原料,仙人在穹窿山采赤石脂,山之奇可想而知了。《史记》载,汉初张良在功成名就之后,没有继续为官,而是"从赤松子游"。春秋时期,伍子胥曾在这里巡视水师,立帅旗,汉时朱买臣在穹窿山读书,为免妻子讥笑,平时总把书简藏在山中,现穹窿山中便有磐石,据说是当年朱买臣读书处。朱买臣后来入朝为官,还做过苏州最高的地方长官会稽太守,口碑极好,后人为纪念他,特在朱氏藏书的地方,建庙一座,名藏书庙。庙与像虽被毁,但地名藏书却延续至今。以他为原形的"马前泼水"及相关的戏剧故事,更在民间广泛传播。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周必大《吴郡诸山录》、南宋范成大《吴郡志》都对穹窿山有所记述。米芾、叶梦得、韩世忠等名人也都曾在山中盘桓。而诗人杨备的《穹窿山》诗,则给穹窿山戴上了"吴郡第一名山"的桂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李根源小王山"庐墓十年",一时贤达来往穹窿山,忧国忧民,溢于言表。当时情景,史书虽多遗缺,尚有几许文字流传于世,内中秘密,也尚待世人探索。穹窿山孙武苑的"翠浮三叠"水榭上有一副楹联,涵含了穹窿山的多个景点及人文典故:

  天开吴口,醉我三万六千顷,加盟白鹤;人入仙山,看它九重十二楼,追迹青牛。

网友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