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龄门”事件给棋院三点建议 拓展渠道把门开大

作者:小石点击:168252009-07-15 11:39

  (本报记者 张晓露)

  建议一:拓展渠道 把门开大

  应该承认,棋院对“骨龄门”事件的态度是值得称道的,既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照章办事,同时也及时广泛地征求意见,希望综合各方利益对段位年龄限制问题,进行规则上的调整。

  有一位国字号教练建议,不妨每年设立两个专门提供给“超龄”棋手的职业初段名额,这样让他们还有“奔头”。也有人表示,可以参考国外经验,把在国际比赛和国内比赛取得的出色成绩作为直接批准入段的依据,这样像夺得神木杯冠军和黄河杯(注:均为大型业余围棋全国性赛事)亚军的白宝祥们将有一线生机。

  建议二:“模糊”职业 开放赛事

  另一种建议并不否定现在的职业棋手选拔模式,因为一旦放开年龄门槛,甚至盲目扩大职业棋手数量,那对迄今为止尚不算成熟强大的围棋市场将是很大的冲击。

  但是在此基础上,他们建议可以让职业赛事多多向业余棋手开放,以前限于技术上的可操作性,职业比赛基本上都是在北京中国棋院的国手之间进行,现在已经基本上能扩展到全体职业棋手。而随着网络等技术的运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业余棋手通过网络进行预选,获得和职业棋手同场竞技,以获得相同的名誉和收入的做法,现在已经在名人战、阿含·桐山杯等比赛中进行尝试和实现,获得不错的效果。而低级别联赛也允许参赛队伍有一名业余棋手。守住职业身份的门槛,“模糊”职业赛事的门槛,让业余棋手“沾”职业的光。

  建议三:做好普及 业余“茂盛”

  像双料业余世界冠军、上海业余棋界天王胡煜清,还有北京的孙宜国等,他们其实并不像“冲段少年”那样把职业门槛看得很重,因为他们有各自的人生体会,可以花更多时间享受他们的事业和人生,同时也一样享受围棋带给他们的快乐心情。所以,抛开“职业”环境不谈,把业余围棋和围棋普及搞好,让业余比赛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也不妨是一种化解“职业”和“业余”矛盾的途径。比如,甘守“业余”身份的胡煜清非但有机会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赛,还能参加世界智力运动会和中国智力运动会的业余组资格,他的选拔竞争要比专业棋手轻松,而金牌成色却丝毫也不逊色。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围棋教育非常红火,把围棋教育市场做得比较好的,未必就是职业高手,据悉,现在一些搞围棋学校的业余棋手年收入可达数十万元之多。而不计经济利益,像一辈子从事基层教育的如邱百瑞等,培养出曹大元、芮乃伟、常昊等一代代国手,也一样在中国围棋历史上留下了他们的功绩。

网友评论(0条)